第四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建設論壇在北京召開 第四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建設論壇 關于第四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建設論壇的具體安排 會議宗旨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,促進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又好又快的發展,通過論壇促進技術、資金、理念*大限度的交流和資源的合理化配置,促進國內外行業高端技術的交流與合作,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下,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化的進程。 部分擬邀演講嘉賓(排名不分先后) 丁樹奎 北京軌道交通建設公司副總經理 李國勇 發改委交通司副司長 張曙光 鐵道部運輸局局長 施仲衡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志強 西安地鐵指揮辦副主任 張 陽 鐵三院副院長 張建平 南京地鐵集團副總經理 朱敢平 天津地鐵公司副總經理 陳韶章 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副總經理 湯有富 鐵四院副院長 簡 煉 深圳地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滬生 申通集團副總經理 史海歐 廣州地鐵設計院副院長 伍 勇 成都地鐵公司總經理 安光保 鐵一院副院長 姚宏偉 長春軌道交通建設公司總經理 董朝文 蘇州軌道交通公司副總經理 王 顥 北京基礎設施投資公司總經理 徐志強 濱海快速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副總 康維韜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院長 周正宇 北京市交委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辦副主任 劉玉華 武漢地鐵集團總經理 邵建明 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子華 大連現代軌道交通公司總經理 仲建華 重慶市軌道交通總公司副總經理 趙有明 鐵道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王冠發 青島地下鐵道公司總經理 李曉江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題一:探討影響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和制約因素 ☆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生產管理措施 ☆快速軌道交通系統與城市交通發展的整體協調 ☆目前軌道交通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具體體現 ☆圍繞促進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健康發展需要進行的一些工作 ☆部分軌道交通建設工作近期和遠景規劃 ☆探討和引領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方向 ☆加強軌道交通技術與標準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☆在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、技術創新和安全便捷的總體要求下發展城市軌道交通 主題二:加大在快速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發和創新力度,國內外頂級服務商、設備提供商針對軌道交通應用案例、解決方案與新技術研發方面的展示和交流,探討如何*大限度提高運營效率和安全保障 ☆城市軌道交通施工技術發展與創新 ☆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在軌道交通工程中,為車站的正常運營提供的保障 ☆安防通信系統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 ☆軌道交通中的網絡化應用技術與方案展示 ☆3G網絡---信號覆蓋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 ☆基于TETRA標準的數字集群通信制式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解決方案 ☆城市智能交通系統(UMITS)體統技術應用 ☆綜合監控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中應用與解決方案 ☆機電設備自動化集成綜合監控技術介紹 ☆基于通信的城軌CBTC系統應用與解決方案 ☆城市軌道交通運行與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☆軌道交通建設和采購計劃 ☆國內外企業和其他組織投資建設和經營軌道交通的案例 主題三:軌道交通建設管理運營經驗探討與交流 中國軌道交通投融資市場,包括傳統的投資方式分析和創新的投融資渠道的發展以及實際應用。通過案例分析實現新的投融資模式的探討和可行性論證。 軌道交通安全技術裝備發展趨勢 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與資源共享 ☆共同構建高效率的綜合交通體系 ☆通過軌道交通與城市其他交通模式銜接規劃 ☆各典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經驗 ☆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發布及如何參與招投標 ☆上海 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保障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☆如何減輕政府負擔,解決軌道交通建設的融資問題 ☆關鍵技術研究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效率安全的影響 ☆推進軌道交通領域應用技術系統建設,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主題四:參觀交流 北京地鐵10號線建設關健技術應用觀摩 會議規模:200-300人 會議性質:國際會議 會議時間:2008年7月17日-18日 會議地點:中國•北京 會議形式: 大會發言、互動討論(臺上臺下)、分組討論、演示(多媒體)、技術產品展臺展示、展板展示、論壇論文集等,會議提供中英文同聲傳譯。 會議結構及內容安排: 1、領導、專家、知名人士到會進行主題發言,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及相關政策; 2、知名設備供應和服務提供商的負責人演講,進行設備、關鍵技術及解決方案的介紹和交流; 3、分組分主題討論,請業主介紹建設、管理、和運營經驗,請企業介紹新技術研發; 4、參觀。 參會報名方式: 企業接到會議通知后,將參會人員的有關情況按報名表(附后)要求認真填寫,并于6月20日前傳真或發E-mail至組委會。經組委會審核通過后,即發正式參會通知函。 參會范圍: 發改委、鐵道部、建委等軌道交通主管單位; 各地軌道交通建設單位、軌道交通運營商; 軌道交通規劃與設計機構; 軌道交通信息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及信息化設備供應商; 其它相關機構、企業。 參會費用: 參會費用:3800元/人 應參加人士: 軌道交通主管部門領導,企業管理層,專家學者等
|